欢迎访问“上海润台”官网
新闻资讯

服务热线15000717634

铝液除气机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铝液除气机

《神农识药》疏调气机汤之茯苓

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2-10-27 05:07:25点击:

  

  哈喽,大家好呀,又到了疏调学派的科普小课堂——神农识药的时间啦,今天是疏调气机汤系列的第八期。疏调气机汤的第八味药也就是茯苓了。

  

  茯苓

  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记载茯苓:

  古注茯苓,皆云松脂入地所结,无苗叶花实。今之茯苓,皆有蔓可种,疑古今有异同也。味甘平。主胸胁逆气,忧恚,惊邪恐悸,心下结痛,寒热烦满,咳逆,皆脾虚不能化水,痰饮留结诸经之疾。口焦舌干,胸有饮,则水下聚而津液不升。利小便。淡渗利水道。久服,安魂养神,不饥延年。心脾和通之效。

  茯苓生山谷之中,得松柏之余气,其味极淡,故为调补脾阴之药,义见石斛条下。凡人邪气郁结,津液不行,则为痰为饮。痰浓稠为火之所结,饮清稀为水之所停。故治痰则咸以降之,治饮则淡以利之。若投以重剂,反拒而不相入,惟茯苓极轻淡,属土,土胜水能疏之涤之,令从膀胱以出,病渐去而不觉也。观仲景猪苓汤等方,五苓散义自见矣。

  《本草崇原》记载茯苓:

  气味甘平,无毒。主治胸胁逆气,忧恚惊邪,恐悸,心下结痛,寒热,烦满,咳逆,口焦舌干,利小便。久服安魂养神,不饥延年。

  (茯苓生大山古松根下,有赤白二种。下有茯苓,则上有灵气如丝之状,山中人亦时见之。《史记·龟策传》作茯苓谓松之神灵,伏结而成。小者如拳,大者如斗,外皮皱黑,内质光白,以坚实而大者为佳。)

  茯苓,本松木之精华,藉土气以结成,故气味甘平,有土位中央而枢机旋转之功。禀木气而枢转,则胸胁之逆气可治也。禀土气而安五脏,则忧恚惊恐悸之邪可平也。里气不和,则心下结痛。表气不和,则为寒为热。气郁于上,上而不下,则烦满咳逆,口焦舌干。气逆于下,交通不表,则小便不利。茯苓位于中土,灵气上荟,主内外旋转,上下交通,故皆治之。

  久服安肝藏之魂,以养心藏之神。木生火也,不饥延年,土气盛也。

  

  茯苓是国医 ** 张震“疏调气机汤”中的常用药材。其甘淡性平,甘能补脾,淡可渗湿,其性和平,补而不峻、利而不猛,既能扶正,又可祛邪。茯苓主要含β-茯苓聚糖,此外尚含树胶、甲壳质、卵磷脂等等。

  具体运用小提示:

  1、脾气虚者可在上述补气药的基础上酌加淡渗利湿、健脾补中之茯苓,温中化湿醒脾之砂仁等以加强健脾之功效。

  2、湿滞于下者通利药物可选淡渗利湿之茯苓。

  3、下焦湿热,宜予利湿清热之法治疗,利湿用药当选茯苓,猪苓,泽泻,车前子等。

  4、仙灵脾与茯苓等亦有改善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。

  5、对于中枢神经系统,茯苓有相应的抑制中枢神经之镇静作用。

  6、阴虚五湿热、虚寒滑精、气虚下陷者需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斟酌使用。

  茯苓故事很多,尤以《土宿真君本草》、《天王玉册》、《太清药要经》记述较多。

  早在2000年前,西汉淮南王刘安等所著的《淮南子》中有:“千年之松,下有茯苓,上有菟丝”之说。

  孙思邈《枕中记》记载:茯苓久服,百日病除,二百日昼夜不眠,二年驱使鬼神,四年玉女来侍。

 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(公元737-819年),字子厚,山西永济人。他在《柳宗元集》记载,一次自己生病,腹脘胀闷、心慌。一医告知其用茯苓煮服可治。他便买来茯苓煮服,结果病情加重。找医问之,医说:你买的是芋头,不是茯苓。他便写了《辨茯苓文并序》,以警世人。因为茯苓此药被誉为“四时神药”,历朝历代多有服食之风,而此风又以唐宋最盛。

  唐代李商隐《送阿龟归华》云:

  草堂归来背烟云,黄绶垂腰可奈何。

  因汝华阳寻药物,碧松之下茯苓多。

  唐代杜甫诗云:

  寄语杨员外,山寒少茯苓。

  归来稍喧暖,当为属青冥。

  翻动神仙窟,封题鸟兽形。

  并将老藤杖,扶汝醉初醒。

  (注:老员外即杨维)

  唐代伍融《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》云:

  千年茯兔带龙麟,太华峰头得最珍。

  全是晓煎云样粉,玉瓯寒贮露含津。

  王微赞扬茯苓云:

  皓苓下居,彤丝上荟。

  中状鸡凫,其容龟蔡。

  神侔少司,保延幼艾。

  终志不移,柔红可佩。

  

  那么,今天的神农识药就到这了,希望大家喜欢,有任何问题或意见可以在微信后台留言,我们每一条留言都会看的哟~下期节目再见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相关标签: